海──魚群鯨豚的故鄉、洋流繞行的居所,是地表四分之三大的面積,也是大地之外的延伸。海洋,連結了陸地與陸地,牽引著人類歷史上的遷徙和移動。海洋,也隔離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距離,形塑出殊異的文化性格。海的本質、海的隔離,海的想像,如波光般折射出文學家筆下的海洋書寫。作家對海的詠嘆、畏懼、發現,因海而生的思...
本展以「注意,你已被文學包圍了」、「始動,島孕育的 ‧ 與海帶來的(~1895)」、「立志,文明開化的夢與傷(1895~1945)」、「跨越,窒息年代的游擊戰(1945~1980)」、「爆炸,每個人都飆出高音(1980~2000)」、「____,寫我們一起的未來」等六大主題展區,將百年來的文學史化為...
文學「嚐」在生活裡。日常再熟悉不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因為文學,更能風味百變!吃在臺灣,繽紛多元的飲食文化,融合文字意境,迸出味蕾全新體驗。小吃、主食、點心、飲品,道道經典套餐,作家們絕不藏私,透過字句捕捉記憶中的夢幻滋味。33道文學佳餚上菜囉!請注意細嚼慢嚥,用心咀嚼臺灣作家筆下的特殊韻味與豐富口感...
近百年來,臺灣文學史上發生不下十次的大小筆戰。作家本就善於言詞,用文字武裝衝撞時,當然也是火花四濺。但「不服來戰」不僅有快意恩仇的痛快,也有對文學信仰的一片真情。執著是鋒利的。會痛,正是在乎文學的證明。而這一切,或許可以從1924年那一天說起──
臺灣曾經歷長達43年的白色恐怖,恐怖氛圍下島民自我審查,即使身體自由,也無法斷開心靈的鎖鏈。於是整座島嶼像是無法逃脫的密室,為求自保,島民自訂了遊戲規則:「沉默」。遊戲結束後,規則早已內化成習慣,不能說、不敢說,最後不會說了,只殘存破碎模糊的記憶。所幸作家以時間差的書寫,為我們留存了那段時光,讓我們...
這個展覽,獻給1949年以為只是暫時退守的外省軍士、眷屬,以及他們的後代,還有與他們共同生活七十年的所有族群。如何談論一九四九的移民文學?如果只談這一群人的鄉愁,描述的恐怕都在遠方;如果只問另一群人對他們的印象,聽到的恐怕只剩下成見。其實,「這一群人」和「另一群人」之間還有更多理解及誤解的時刻、更多...
西元1920 年日本作家佐藤春夫來臺旅行數月,並以臺南等地為背景留下多部作品。為記念這趟難得的臺日文學之遇,本館將與日本的佐藤春夫紀念館、實踐女子大學文藝資料研究所合作展覽,向世人介紹其臺灣系列作品,並呈現百年來不斷衍生的創作面貌。
雙層巴、茶餐廳、重慶大廈、無厘頭──這是我們的香港印象。傳統的、現代的、嚴肅的、俗媚的、紅玫瑰、白玫瑰,並存在島與半島。港島、九龍、新界,原是中國大陸南端的邊陲漁鄉,命運在1840年代英國勢力登岸之後對倒。人流錢潮雖由世界湧入維多利亞港,殖民政權並沒有壓垮市井生活。北方幾經動亂,生民漂向南方。本地的...
浪跡的女文青、非典的知識人、美食的孫悟空、城市的說書者……。在臺灣,「韓良露」這個名字彷若一個博雅多聞的文化品牌,她享受美食、熱愛旅遊、研究星象和各種軟硬輕冷的事物,擅於以獨特創新的眼光詮釋日常生活與城市空間。她早慧的文采自16歲開始綻放,從現代詩開啟寫作之路,觸角延伸至影評、散文、劇本等,卻始終謹...
小斌失戀了,前女友小蘇說他不喜歡旅行,也不喜歡文學,因此認定他沒有靈魂,他們沒辦法繼續在一起,但小斌仍然不放棄。分手後,小斌決定踏上旅途,立志將自己修煉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文藝青年。他決定在路上鍛鍊文筆,每到一個城市就寫一張明信片給小蘇,讓小蘇看見自己改變的決心。小斌循著作家的腳步規劃路線,展開為...
藏書票的拉丁文為「Ex-Libris」,英文則是「bookplate」,表示「這是我的書」、「我的圖書館」、「予以藏之」。15世紀之前皇室、宗教人士、貴族才得以擁有書籍,文藝復興時期,德國印刷術開始發展,紙張、印刷術傳入西方,歐洲工匠邁向富裕,商人開始擁有自己的藏書,民間藝術家開始替各名望家族、公會...
當我佇立在大安海灘,隔著一百公尺外的海潮,用望遠鏡面對這隻「黑鯨」時,想起牠們和我們共同的哺乳類動物的遠祖們,幾百萬年前已踏上各自不同的道路時,前面的距離好像一條歷史綿長的鴻溝,無法跨越。然而看著牠臨死的掙扎景象,縱使過去有幾百萬年的時間,將我們隔成兩種不同生存環境的動物,臨死時畢竟是殊途同歸。這樣...
洪醒夫出身於彰化二林貧寒的農家,創作的題材主要為農村中的人、事、物,作品反映出六、七零年代的農村社會面貌及風俗人情,為戰後重要的台灣文學作家。許多人從國文課本裡收錄的短文〈紙船印象〉認識他,該篇文章以紙船回憶為主題,開展出童年的農村生活印象,帶出父母不畏風雨守護子女的情感。本展以〈紙船印象〉為起點,...
本展以時下流行的「斜槓青年」為概念發想,帶領觀眾認識許丙丁豐富多彩的創作人生。許丙丁曾擔任過警察以及議員,也在工作之餘積極發展興趣,對琴、棋、書、畫、南管、京戲與民間文學都有相當的研究,是一位興趣廣泛的文藝青年。他的創作領域包括小說、漫畫、歌謠與戲劇,曾被譽為「府城秀才」,府城的生活經歷與一景一物皆...
龍瑛宗為日治時期臺灣重要及多產的作家之一,創作時間橫跨日治時期至戰後國民政府時期,寫下不少日文及中文作品,為跨越語言一代的重要文學家。他擅長描寫殖民情境下的知識份子在挫敗及理想之間的掙扎,作品充滿蒼白的無力與孤獨,透露出隱微的哀傷,反映大時代下小人物疏離又深刻的心境。龍瑛宗及家人細心整理並保存藏書及...
本展收錄的作家皆出生於日治時期,由於政權的轉換及官方針對語言的打壓,書寫語言被迫從日文轉換成中文,他們也成為「跨越語言的一代」,作家們必須重頭學習以跨過文化的鴻溝,如葉石濤藉由背字典以及抄寫《紅樓夢》等土方煉鋼的方式練習中文,艱辛地鍛鍊出另一種語言的創作能力。迥異的書寫邏輯與文化思維體現在作家的生命...
本展的展品皆來自臺灣文學館《典藏精選輯》一到四內的內容,並選用其中收藏的「創刊號」為展示主題,保留這些刊物未逝的風華。雜誌承載著創辦者的思想及理念,一方面衝擊體制、一方面反映時代的浪潮以及內心的聲音,雜誌的創刊也代表創刊者竭力發聲的風骨與理想。本項展示將呈現創刊號的封面樣貌,並提供內容及時代背景的簡...
綜觀臺灣文學,伴隨著各式種族、語言、文化、政權的影響。威權者說的故事,往往只有一種面貌。然而時序進入1980年代,被禁錮的思想和聲音隨著政治社會逐漸鬆脫,在此時迸發而出,文學創作隨著思想的解放,逐步呈現出多元而繁花盛開的蓬勃發展。自由開放的氛圍造就了各種各樣說故事的人,以握在手上的筆,寫...
「寫作台上的大千世界─作家珍寶捐贈展」規劃以作家捐贈文物中,挑選各類型共30件大小器物,取代以往以書寫者做為主體的設計主軸,企圖呈現作家在文字經營之外的多樣風貌,亦表現多元、華麗、繽紛的展覽風格。「作家珍寶」所指的並非名貴而珍稀的昂貴收藏,或奇珍異寶的奢侈品,反而只是尋常而樸實的文具、小...
自古以來,臺灣與日本多次相遇。接觸時,相刺激、競合,互放光亮,有時單方耀眼奪目,有時相互輝映。本展透過三大主題:一、「看看」,呈現臺日雙方相互凝視,透過文字形塑彼此,開展各自的想像;二、「想想」,觀看臺日接觸後,產生各種衝擊、競合,乃至相互提升等變化;三、「戀戀」,循常民生活的文化軌跡,呈現出互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