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衝破苦悶與壓抑的年代 穿越時空回到美新處 臺文館、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共推「現代文青養成術」特展

  • 日期:2023-08-18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共同推出「『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特展,帶領觀眾揭開戒嚴時期,美國文化所帶來的世界性思潮的衝擊。特展由文化部、內政部指導,國立臺灣文學館、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共同主辦,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協辦,特別以前身為「美國新聞處」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作為特展場地,別具意義。

今(18)日開幕典禮,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執行長楊振隆;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文化新聞組長王競時(Arend Zwartjes)、高雄分處文化新聞組長温宏國(Nelson Wen);外交部北美司專門委員何仁傑、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那原道(Randall L. Nadeau)、臺師大美術系講座教授劉國松、作家陳若曦、李昂;總統府資政吳晟、學者單德興、陳曉婷、白適銘、張俐璇、侯建州、王鈺婷;策展團隊陳榮彬、王梅香、陳曼華等各界貴賓均到場共襄盛舉。開場特別邀請明日樂團帶來年代金曲〈木偶之心〉、〈我要你的愛〉,感受西洋樂團崛起對臺灣流行音樂的啟發。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美新處不只是自由民主思潮的聚集地,更是當時臺灣年輕人追求自由民主制度一個避風港」,在當時臺灣新聞、訊息被管制的年代,美新處提供年輕人看見世界的管道,接觸文化藝術、現代主義思潮最重要的窗口。李靜慧邀請大家在看過臺北的「現代文青養成術」後,12月到臺文館參觀「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不論今天或是12月在臺南的展覽,都是文化部及臺文館一步一步在反省自己、瞭解臺灣的成長脈絡,也代表我們希望與世界各個國家一起邁向和平及幸福的未來」。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提到,今天舉行特展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所在地,長期與臺灣文化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包括落成之初日本時代的教育會館或是戰後的美新處,都是如此。謝謝國立臺灣文學館、AIT及AIT高雄分處的投入與協力,讓228基金會有參與的機會,可以在富有歷史意義的空間,共同回顧影響臺灣文化發展重要的一頁。

國立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談及,臺文館在兩年前就開始籌劃美國現代主義的文學展,深切地了解到現代主義對於臺灣的文學與藝術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而戰後現代主義思潮在臺灣的傳播,當時的美國新聞處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提供文藝青年對文學藝術、現代科技,以及民主政治各種知識的重要窗口,很榮幸能夠藉這次機會一起回到當時的現代主義文藝潮流的現場。

臺師大美術系講座教授劉國松分享,年輕的時候就常常到美新處查資料、看展覽,後來也受現代藝術發展的影響,將中國的水墨畫和抽象畫結合起來,產生臺灣的本土繪畫,很高興見到臺灣現代藝術發展開花結果。

作家王文興則特別為開幕典禮準備了書面致詞,由工作人員代讀。他分享,《現代文學》的前身「南北社」是當年臺大外文系學生社團之一,創立人是一代俠女陳若曦,她約班上喜愛文學的人組織而成。活動期間中,倒未必有讀書討論,反而是臺灣北部原住民山區的深入旅遊,讓他大開眼界。

本次特展呈現臺灣文壇如夏濟安、姚一葦、鄭清文、白先勇、王文興、王禎和,以及藝壇如藍蔭鼎、廖繼春、席德進等人交會激盪出的火花,在吸收西方現代主義的技巧和意識型態的路上,逐漸綻放出臺灣現代主義獨特的樣貌,展覽期間也將推出關於現代文學、藝術發展的精彩講座。

現代主義是工業文明興起後,一股擴及文學、藝術、建築與思想潮流的總匯,自1930年代就已對臺灣的知識界產生影響。而冷戰期間臺灣的青年作家與藝術家們也透過美新處接觸了大量來自於西方的思潮,因而觸發了臺灣第二波的現代主義文藝運動。臺灣作家回應美國現代主義的創作,也透過美新處譯書計畫——Heritage Press系列站上世界舞臺。在資訊相對封閉的1960年代,美新處是美國文學進入臺灣、臺灣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臺文館指出,接續臺北的特展,12月1日「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也將在臺灣文學館登場,完整呈現美國1920至1950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學面貌,詳細介紹該時代如海明威、福克納、費茲傑羅等作家作品,並展出美臺兩地作家出版品、影音及豐富的手稿文物,期盼藉由多元形式與國際展品,讓觀眾對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有更深入的認識。

「『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特展
地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2樓南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4號)
時間:即日起至2024年1月21日,週二至週日10:00-17:00(每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照常開館,翌日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