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2期

  • 出版日期:2021-04-30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bfc0b886-2c1a-46f9-b99f-3d359b465afc.jpg
  • 出版日期:2021-04-30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本期依往例與台灣文學學會合作專題,以「想像2010年代臺灣文學史」
為題,期待在2010年代的臺灣文學場域中,觀察文學史的發展流變以及論述
的關鍵詞。在原訂的徵稿期待裡,以現代主義想像六○年代,鄉土文學的七
○年代,眾聲喧嘩的八、九○年代作為前提,探問1990年代以降,文學因內
部變遷、社會變化、傳播方式等改變,是否已開展重構文學景觀與想像世界
的方式。收錄於本期的三篇論文,正好回應了前述的種種提問與期待,分
別是:呂美親〈1990年代以降的「台語文學化」工程奠基—以月刊《台文
BONG報》與陳明仁的寫作實踐為討論中心〉、簡君玲〈袒露與重生—台
灣近十年家族書寫散文中的私我認同(2010-2019)〉、黃鈺婷〈陸生書寫中
的台灣想像與重構—以蔡博藝《我在台灣,我正青春》與張怡微《因為夢
見你離開》為例〉。
這三篇論文討論的主題包括語言、雜誌刊物、文本書寫以及電影劇本及
小說的對照,橫跨年代自1990-2020年代的內容。從台語文學運動切入觀察
整體臺灣文學的發展,是呂美親的專門領域,以這份從1996年在臺北創刊的
《台文BONG報》,發行至今以三百多期的刊物所刊載大量作品,驗證1990
年代以降文學書寫的基本形式與面貌,尤其是「漢羅書寫」,該篇論文以陳
明仁這位至今已在臺語創作壇上奠定位置的作家為例,分析其作品所涉及的
族群、性別議題,提出其作品為後來發展的多元、「後現代文學」風格帶來
了刺激,作者運用了這些材料,確認臺文與臺語的雙生位置及美學基礎。而
簡君玲則以四位在生命史上橫跨1950-1980年代的作家,分別是平路、郭強
生、江鵝、李屏瑤,透過觀察他們的家族書寫,探究自我與家人的傷痕製造
與療癒機能,在和解與不和解中,人與家屋的情感與場域,如何被書寫,又
如何產出關係,作者縝密的分析這四部作品及作家,梳理出2010-2019年家族
書寫在臺灣文學史所刻下的版圖。而黃鈺婷運用兩部中國來台所謂「陸生」
的作品,觀察境外對臺灣的書寫,這兩部故事夾帶散文體的《我在台灣,我
正青春》以及《因為夢見你離開》是作者面對政府開放中國來台就讀政策十
年之際,提出人口移動對文化所造成的影響,而最鄰近的中國及所書寫的臺
灣,理應是非常值得觀察。作者提及正是這些作品及人口的產生與流動,已
進入高度全球化並產生移民文學的臺灣而言,中國來臺所書寫的作品,足以成
為文學正統架構下的新聲音,以及挑戰「臺灣性」與臺灣文學的邊界及角度。
本期的一般論文為上一期的存稿,包括:羅詩雲〈匱乏與失能—論
1930年代翁鬧與穆時英文學的農工圖像〉、張俐璇〈三「文」主義—「冷
戰末期」台灣的「文學史」建構(1979-1991)〉、李明哲〈得魚忘筌,得
意忘言?—―淺論白先勇《臺北人》英、日譯本之得與失〉、高鈺昌〈戰爭
的聲紋—《睡眠的航線》中的聲音景觀及其後記憶建構〉、陳玉箴〈重返
安閑園—辛永清「食譜文學」中的時空、家國與性別〉。受限於書寫材料
的年代不屬於2010年以降,張俐璇以1982-1983年所創刊的《文學界》、《文
季》、《文訊》三份文學刊物討論文學史建構,也是一部研究文學史書寫的
論文,在一個時代的切面中,這三份雜誌分別有聯繫著二次戰前到戰後的文
學史脈、中國傷痕文學的引介,以及由國民黨文工會創辦而後轉型,試圖容
納多元的文學議題,作者中觀察在進入冷戰末期的臺灣,於民族主義、左統
等情感位置上,有了重構的機會也可擴增該時期的臺灣文學研究。而羅詩雲
的比較文學研究,將臺灣的翁鬧與中國的穆時英對位研究,在相似的生平及
創作題材上,分屬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的新覺派作家,呈現了如何的文學風
景,以及刻劃了因應個體生存與社會環境變化的思想痕跡。對於日治時期的
文本及作家研究,此篇論文擴增了研究視野。李明哲以《臺北人》的英日譯
本為例,分析翻譯與原文上的得失,他認為白先勇身為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
被首選的作家之一,有其位置進行「言語文化」、「文本變形」以及「文化
詞翻譯對策」分析,從中考察原作之原雜性和異域性所面臨的不可譯性之阻
隔,這部重要的文學作品及譯文又如何以世界文學之姿,現身或隱身於譯入
語的文本中。以文本年代排序而列於本期最後兩篇論文,分別以吳明益《睡
眠的航線》以及辛永清幾部食譜料理為主的「食譜文學」為研究對象,別出
心裁的提出新的看法。例如一向被以生態視角在分析的《睡眠的航線》其實
充滿各種聲音景觀的建構,在小說中有聲音檔案的管理者,聆聽與收藏者,
都因此擁有了對歷史與空間的記憶,作者運用了賀琦的「後記憶」概念,企
圖分析文本中所傳達足以建構聲音書寫與景觀的論點。而在討論飲食文學的
範疇中,陳玉箴以辛永清的生平及作品,分析食譜書寫及料理感官中所映照
的時間、家族及性別的關聯性,企圖勾連所故鄉中的時空,與地方、家國的
對照。此次刊出的8篇論文,領域多元,論點扎實且結構嚴謹,值得研讀。

本書目次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2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