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與活動

更多
上一頁
下一頁

線上資源

更多

精選詩文

更多
都市印象──台北感覺之二

西門,我來到了最熱鬧的寧靜街頭
每一幢起落的高樓大廈相互傳遞灰色的
丑臉,乩童醉客尋歡者仍有薄弱的鼾聲
以病態的露水天空慘白封鎖條條困倦已極的道路
西門,相對於古剎的清幽教堂的和平
滾轆轆雜 的喧嘩在此殺良久
每一扇祇可外透的窗被我瞥見佈滿血絲的眼羣
除了猛漲的神經線條突現青筋橫跨陷落的印堂
額頭過度鬆弛不堪承載彈性疲乏的重量
西門,始料未及我闖入荊棘佈陷的森林
連頭斜紋的斑馬也沒按規定予以尊重
或人們戰戰兢兢地遵循政府所設的交通號誌
鳳尾草零零落落像頭上的晨星稀疏幾點
低首含著敻遼的孤寂沈思綠地氈
一幢斑花絢爛臃腫的生命不過數年的大樹
五光十色陳列必須的生活品
千瘡百孔,慾望在此進進出出
煙火失眠的通宵潛抑的力必多晶體
幾次來回用功遂慢慢溶解
雌雄們某些個不安份的心眼饑渴若乞
西門,我看到酒保調酒的紅色絲絨櫃臺
折斷一隻處女天使的羽翼
我從陋巷誇大的黑暗中走去
起伏不定的衰竭如退潮的波浪向原地撒退
西門,自狹窄的隙縫裡窺探
滑溜的路面走在視線裡顛跛不堪搖搖欲墜
一陣一陣冬寒正向我單薄的身軀靠近
浮腫在電影看板上的美女砲火
構成性愛和血腥的戰爭背景
極地一般的冷澈,沁骨入脾心
西門,我彷彿看見昨日下雨的上午
一羣人簇擁鵠首仰望斗大的彩色字幕
無距離的磨擦中,他們學會以苦痛帶動微笑
養成逃避神經緊張的普遍行為
西門,我看到每一架機器走動底下
拖曳一尾未能全燃的火花
左脚右脚右脚左脚輪流焚燒著
終究,他們試圖要燒掉胼手胝足打拚出來的
文明。我無法不血脈賁張,西門,
當冰冷的感覺迅速侵襲全身
在鮮花舖綴的森林入口,不協調的香味猥褻
西門,裏足不前的我悻悻然地
祇好往最原始的方向回頭……

作者:孟樊
出處:一九八四、六《創世紀詩選誌》第64期


鯨魚之歌–記一九九八年十月330頭鯨魚在南半球沙灘擱淺一事

在荒涼的沙灘上我見到
這群擱淺的巨鯨們
落日灑下鮮紅的玫瑰
於三百三十座
肉體的山峰,儀式何等壯觀
大海的唇舌邊正輕吐
一長串深奧的神話

幾百艘肉塑的潛艇
用盡了在海中飛翔妁氣力
集體挺出,在岸上
思想突破腦殼
心臟跑到身軀外跳動
諸神著陸人間後再無力
移動自身
多麼難解的神諭

我顫抖地逡巡其間
泡過整座海的小眼珠
仍高高,仍不肯閉上
僅僅因一顆音符游出了樂章
整個樂團競相出走
但仍有幾隻高舉
半月型的尾鰭
欲對誰發表
最後的暗號

渾厚難免臃腫
一團黑金 數十萬磅
對著晚霞,光滑的鯨皮
扭動成鏡面
怯怯的是我的眼光
驚恐的是浪花
向鏡中的閃耀衝進去
又吐出白沫
自鏡面悄然撤返

沒有一刻可以暫停
海才派出
這三百三十顆休止符嗎
標在地球的鼻樑上
用途不明,充滿油脂
而成熟是不是總等待
擠壓
我仰首企望
神的臉龐隱而不現
只能以手指大膽撫摸
祂唇邊
巨大的青春痘

整座地球唯她們
是壓艙的角色
脂肪和臘質燃亮各大洲
潤滑了槍桿子、機器
和野心
圍剿和追逐
弓箭和長矛
尖銳以及
瘋狂,而今都鬆開手
好讓一條海灘
扶他們上岸

就在我輕輕拍打
側耳傾聽的隔壁
幾百顆巨大的心跳
仍此起彼落
五千萬年不停移動的鍋爐
焊接了臂膀粗的筋骨
古老的想像捏出的龐偉之軀
竟以牠們的額頭觸及
地球各個深沉的角落
沒有如此靠近過的神示

沒有如此難懂的巫術
漸隨天色冰冷、凝固
會只是一場等待腐朽的盛宴嗎
千萬隻鷗鳥
和魚鷹,終於亂紛紛飛下
當聲納從遠天回轉
當最後一隻幼鯨
垂下他巨大的尾緒
當眾鳥啼空了黃昏
而神殿的豪華和暗喻
終究被啣起
從大海的唇邊一一叼走

作者:白靈


福爾摩莎.一六六一

我一直以為我們是住在牛皮之上
雖然上帝已經讓我把我的血,尿
大便,和這塊土地混在一起
用十五匹布換牛皮大之地?
土人們豈知道牛皮可以被剪成
一條一條,像無所不在的上帝的
靈,把整個大員島,把整個
福爾摩莎圍起來。我喜歡鹿肉的
滋味,我喜歡蔗糖,香蕉,我喜歡
東印度公司運回荷蘭的生絲
上帝的靈像生絲,光滑,聖潔
照耀那些每日到少年學校學習拼字
書法,祈禱與教義問答的目加溜灣
與大目降少年。主啊,我聽到他們
說的荷蘭語有鹿肉的味道(一如我
在講道中不時吐出的西底雅語)
主啊,在他里霧,我使已婚女子及
少女十五人能為主禱告並會使徒信條
十誡及餐前餐後之祈禱,在麻豆使
已婚年輕男子及未婚男子七十二人能
為各種祈禱,並會聖教要理,且閱讀
亦藉宗教問答之懇切教授與說教,開始
增廣其知識---  啊,知識像一張牛皮
可以摺疊起來放在旅行袋,從鹿特丹
旅行到巴達維亞,從巴達維亞旅行到
這亞熱帶的小島翻開成為吾王陛下的田
上帝的國,一條一條剪成二十五戈
東西南北繞出一甲繞出三張犁五張犁
在熱蘭遮街,公秤所,稅務所與戲院
之間,我看到它飄揚如一面旗,遙遙
與普羅岷西亞城相微笑。啊知識
帶給人喜悅,一如好的飲食,繁富的
香料(我但願他們知道怎麼煮荷蘭豆)
柑大於橘,肉酸皮苦,但他們不知道
夏月飲水,取此和鹽,搗作酸漿入之
其滋味有甚於閨房之樂者。在諸羅山
我使已婚年輕女子三十人能為各種祈禱
並會簡化要項,在新港,使已婚男女
一百零二人能閱讀亦能書寫(啊,我
感覺那些用羅馬拼音寫成的土著語聖經
有一種用歐羅巴薑料理鹿肉的美味)
華浦蘭語傳道書,西底雅語馬太福音
文明與原始的婚媾,讓上帝的靈入
福爾摩莎的肉---  或者,讓福爾摩莎的
鹿肉入我的胃入我的脾,成為我的血尿
大便,成為我的靈。我一直以為我們是
住在牛皮之上,雖然那些拿著鉞斧大刀
乘著戎克船舢板船前來的中國軍隊
企圖要用另一張更大的牛皮覆蓋在
我們之上。上帝已經讓我把我的血
尿,大便,像字母般,和土人們的
混在一起,印在這塊土地
我但願他們知道這張包著新的拼音
文字的牛皮可以剪成一條一條,翻成
一頁一頁,負載聲音顏色形象氣味
和上帝的靈一樣寬闊的辭典
一九九五.四
註:目加溜灣,大目降,他里霧等皆平埔族社名。西底雅語,華浦蘭語皆平埔族語(西底雅即西拉雅)。熱蘭遮街為荷據時期(1624-1662)荷蘭人在大員島(今台南安平)所建之市街。普羅岷西亞城(在今之台南赤崁樓)亦為荷蘭人所建。據說當初荷蘭人以十五匹布向原住民求借牛皮大之地,許之,乃「剪皮為縷,周圍里許」(連橫:《台灣通史》)。戈為荷人計量單位,等於一丈二尺五寸,四邊各二十五戈為一甲,五甲為一張犁。關於荷蘭教士在台傳教之描述,參閱 (附錄於《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三冊,村上直次郎日譯,程大學中譯,台北,一九九一)

作者:陳黎


鎏金菩薩

那是如何一刻的燦爛華麗──
從無憶念開始,
滅諸相、離諸緣、捨諸見
直到無生住滅
無取捨而常自靜;
那是如何慈悲喜捨的投火飛蛾──
在燃燒中蒸發,黃金與水銀結合
如何水乳交融的生生世世啊!
所有來世今生情緣
就這般付諸於青銅軀體永遠
鎏金的菩薩
鎏金的歲月;
這是大明永樂彌勒坐像
頭戴五葉高冠,身飾珍寶瓔珞
手結轉輪法印
雙足結跏趺蓮座
兩朵並蒂蓮花分別緣肩而上
左肩花瓣湧托著一只甘露寶瓶
這名最勝的古度婆羅門
當年世尊如此承諾──
將來必承佛位
於龍華會上度一切有情!
可是十大弟子懇辭至精舍問疾後
兜率天菩薩亦不堪任詣彼處
因為在受記一生裡
實在難分過去、未來、或現在
鎏金彌勒法相莊嚴
微笑中有一種悲憫寬容。
微笑繼續感染其他菩薩
半跏文殊剛自五台駕返
左足踏地,右足踡盤獅背
這位妙德吉祥一定在想
與獨臥一床的維摩詰機鋒對答──
從癡有愛,則我病生
有情色身,亦不過地水火風幻合,
有疾菩薩如何隨眾生脫疾苦海
無從攀緣而慧行方便
則要看十步以外
右手持劍,左手結三寶印
結跏趺座於蓮花的文殊師利!
蓮莖自腕穿臂至肩蜿蜒直上
與尸際並齊是另一朵綻放金蓮
好一座華美莊嚴鎏金菩薩
半裸中有衣帶自雙肩飄逸垂下,
大明永樂年間
腰線非常細軟

作者:張錯


豬籠草


在葉尖上舞蹈時
我像露珠一樣年青晶瑩
朝向未來跳躍
呼吸了一口太空的真氣
我的每一片葉子
太劇烈的扭曲了身體
舞化成最美麗的酒杯
隱藏著世界上最危險的陷阱


熱帶叢林潮濕苦悶
暴風雨天天來洗劫
躲藏在貧瘠的山坡上
我的根在沙土中找不到礦物質
我的葉子捕捉不到破碎的陽光
流浪到沼澤池塘邊緣
只有鱷魚,沒有泥土
因此我向彩虹學習
永遠把陷阱懸掛在天空


當葡萄牙與荷蘭軍隊為爭奪馬來半島
而開炮轟炸熱帶雨林
我從噩夢中驚醒
推翻嫩葉為禽獸的食物之真理
丟進湍急的河流裡
人類用雙手搶奪金錢與土地
我的葉子開始演變成永遠的劊子手
誘殺生動活潑的昆蟲小動物
為自己的生命製造營養


因為誘惑
是一朵美麗的花
我遂把彩虹塗在嘴唇上
將芳香甜蜜的糖汁含在口裡
更將笑塑成一朵花
昆蟲在森林的陰影下
常常錯誤的
把陷阱看成五彩繽紛的野花
紛紛向我飛來


坐在沙地上的
是酋長大肚子酒杯
掛在樹枝上的
是一盞一盞未點燃的神燈
懸掛天空,朝向遠方山嶺的
是獵人的號角
樹根上血跡斑斑的
是英國殖民者丟棄的萊佛士酒杯


一隻蒼蠅的掙扎
把美酒刺激成一池毒液
青蛙、蝎子、老鼠的驚慌亂竄
把酒杯撞擊成一個深淵
只有螞蟻見證
溺死在酒杯的傳說


只有勤勞戒酒的螞蟻
快活的生活在我的陷阱裡
牠吐出氮氣
又替我收拾乾淨
我消化不了的殘骸


英國殖民者的大囉哩車
運走錫礦與橡膠以後
掀起滿天的塵埃
我的根在泥土下找不到礦物質
我的葉子捕捉不到陽光
貧困使我的葉子典當給杯子或豬籠
飢餓強迫我的酒杯變成陷阱
死亡驅使我捕殺昆蟲與小動物
不知不覺
我成為熱帶植物中
唯一的肉食罪犯
後記:豬籠草又稱酒杯草(pitcher plant)
,它像我那樣,原是生長在馬來西亞貧瘠的土
地上,熱帶的暴雨常年沖洗的沙地,礦物肥料
流失,因此這種植物變成捕殺小動物來製造營
養。惡劣的環境往往又是英國殖民者與華人資
本家開礦後所留下的沙石地造成,我的第一個
家就建在這樣的土地上,只有豬籠草這樣的植
物才能生長,只有像我這樣苦命卻堅強的人,
才能成長在熱帶貧瘠的土地上。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三日荷愛華

作者:王潤華

文章出處:創世紀-111期-四川詩專號-1997.夏季號


文學影音

更多
《家變》例講
講者介紹: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留美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小說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為《現代文學》雜誌創辦人之一,曾任教台大外文系四十年,擔任小說課程,提倡精讀。出版有《家變》、《十五篇小說》、《背海的人》等書。2007年獲台灣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09年榮獲國家文藝獎。
回頂端